总介绍
1、辅助方面:准备白底的纸或其他白板
2、器材方面:三脚架/相机/闪光灯/等效50mm镜头(基本不变形,焦段也恰好)
3、相机设置:光圈F6-F8之间,离机闪曝光量1/60,镜头90°正对下方托盘,
4、注意闪光灯位置,建议为被拍照片正前方50°角左右(需要微调),避免照片反光
5、固定架子拍摄,照片少可以手持相机或手机(如果照片多就不可能手持了,工作量太可怕 )
6、部分照片弯曲的,已经过塑的可以直接掰弯,没过塑的需要一块玻璃覆盖上面
7、拍摄好的照片导入Lightroom软件
8、设置照片对比度+30、纹理+20
9、设置好后创建一个独立的“预设”之后批处理照片,全部用该预设
10、剪裁照片,这个只能逐一去做了
个人携带设备
1、相机为佳能5D3,本想考虑带微单,但远不如单反耐电
2、闪光灯为永诺YN600EX-RT,引闪器也是永诺的
3、三脚架是伟峰6663a
4、镜头是适马50mm f1.4 art,微小物件,定焦画质优异必选
PS:不用担心闪光灯电力问题,以我这款为例,1/64功率输出,可以持续闪光800张照片拍摄
注意事项
1、部分较近期的老照片弯曲时,可以用蛮力轻微反方向掰弯即可变平
2、部分年代较老的照片已经脆性且弯曲,不能用蛮力掰直,需要一块光滑透明玻璃压上,以压平(当时没有考虑部分脆化照片问题,直接拆了女友家里的挂钟玻璃~)
小知识
1、多照片用三脚架和相机拍摄,少照片手机就行
2、翻拍的照片增加对比度和纹理,让照片更有质感
3、必须要裁剪,否则边角啥的丑爆了(少照片,手机自带裁剪功能即可)
4、以5寸老照片为例,其分辨率不到2K,因此1千万像素就非常足够了,多余像素无用,只能徒增照片容量。举例,一张5寸的合照,物理照片的人物合照如果看不清牙齿,那么用1亿像素的顶级相机翻拍老照片,依旧看不清牙齿。物理照片的清晰度决定了翻拍照片的清晰度~
最后感受
刘菇娘家里的老照片,终于全部翻拍完了…连续搞了两晚+白天,终于把一千多张照片全部拍摄完了,一些黑白老照片还做了过塑…整理完现场已是深夜,接下来还要对所有照片进行后期批量处理、裁切和导出,又是个大工程。最后给照片拍了个“全家福”从80年代初到现在2000年,一千多张照片和不知道几台相机,光照片和相机费用就几万…想到那个时候,农村人才刚分田到户和基本吃饱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故事对家庭。
这种对精神和兴趣追求的一种行为,在那种年代极少见,照片里面带来的是从刘晨曦他们祖父时代,就延续的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精神追求,到她的父母这一代在体面工作之余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和审美。在上千张照片中,他们几乎去了国内大部分地方,甚至是欧美地区,记录了非常多现在已经消失的建筑和事物,甚至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非常精彩~很适合我这种喜欢从老照片探索人~
照片非常精彩,不过很多非常私人,所以我就不方便发啦~这次的老照片翻拍,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很多我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