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 Discover

当前位置:探索不止步 > 生活实践 > 正文

参加2021广州丰年庆一点感想

重要: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12-13 01:51:26,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联系站长
参加2021广州丰年庆一点感想

2013年3月在天河华景新城的城乡汇

丰年庆和城乡汇

广州的城乡汇与全国各地的XX生态农夫市集类似,叫法不一样,城乡汇的摊主主要是广州或周边地区的生态或有机种植的小农或小农场主。我从2012年左右开始接触广州城乡汇,到最近几年举办的丰年庆,也算是“老主顾”。那时候我专门去拜访他们的,并且在某个生态店铺遇到了小饶和黄亚军一行人,他们都是广州在此方面的先驱人物。在那次的偶遇中,他们态度友好与我介绍了城乡汇的概念与由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变成了城乡汇的常客,几乎每个月的市集我都参加,并采购大量的物品回来自用。

后来干脆用无患子替代洗衣粉,但发现也一个问题:无患子无法去除大量户外徒步而出汗的衣服产生的汗味,我只抛开支持本地的方式了,我开始选购欧洲的Ecover之类的生态洗涤产品,当然我的其他生活用品基本都是有机或可持续认证的,大到一些衣物小到香皂牙膏牙刷等等,国内的有机或生态产品多多是农业相关的初级加工产品,其他泪目还是很少……

也就是从我转换使用其他产品后,慢慢和城乡汇的各摊主接触少了,原来比较熟的老朋友也因为我开始进入生活改革而逐渐流失,我主要用邮箱沟通,并且用黑白屏手机以降低我用互联网的时间……而当时用QQ和微博是主流的,这一切我都没跟上,虽然我一直从事IT相关的工作,除了工作需要,下班时间不再使用它们。虽然后来接触的时间减少,不过一些生态摊主给了我一些新的生活启迪,这是非常需要感谢他们的。

丰年庆是在2016年左右开始第一届的,不过那时候我忙着转行做了社工,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广州郊区的农村跑,根本就没空管其他事儿,所以直到2020年才第一次参加丰年庆,在我看来,这可以算是城乡汇的某种晋级版本,除了卖货之外,更多交流、分享、指导等,比如每次的丰年庆会邀请一些大咖或资深人士分享他们的各自经验,这是非常难得的,通过绿耕组织成员对全国各地一些专业人的联系,才能让他们不远万里到来,我想这种人脉与信任,和他们长期深耕在农村有很大关系吧。这也成为我每次必去的地方。

主题与感想

我老妈种了超过30年的菜,但今年她的菜地死了2批了,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是从未发生过的。

今年的丰年庆论坛邀请了一些大咖以“靠天吃饭”为2021主题的演讲与分享的确很接地气,过去的气候预测性高,但最近几年愈发难预测。导致很多大小农业主歉收。一些大咖正在计划推动生态农业进展,并希望影响到当下的主流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环境保护是这次的核心,因为生态农业最终目标就是这个。

除此之外,自留种和老品种的种子革命是丰年庆的“主流”今年的主题也必不可少,跨国企业的种子“战争”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竞争。我听完大咖们分享,然后又到摊主那里交流之后,我还是感到未来不可预期。虽然我们都知道生态农业对环境与人的友好,也知道最终环境好,人类才能继续生存,但人的欲望难以满足,加上“高科技”种子的争端又涉及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问题,现在全球多国相互对立,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根本还是资源争霸……这种情况给我个人未来对人类处境的预期还是蒙上阴霾的。

感兴趣的地方

今年我作为丰年庆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摄影方面,除了一些必须拍摄的部分之外,我可以选择我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拍摄,这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志愿岗位。在完成这一切之后,我会在最后一起把照片打包,作为附件发邮件给活动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这次丰年庆让我感兴趣的,也显而易见的一点,在于他们“以米糠代洗洁精”的环节,这个环节比较有意思:丰年庆的组织方在活动现场有午餐提供,用餐后的清洁环节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让环保参与在这个过程中?

降低用水量与清洁剂(包括生态或植物的清洁剂)的使用方面,组织者们花了一些心思。用米糠代替的确是一个好办法,米糠可以吸收碗筷中的油分,最后再以清水清洁,即使是相对于生态或植物清洁剂来说,这种方式也更环保、低成本与本土化:清洁水可用于喂猪或家禽(如果现场有猪的话)。这可以算是一种亮点,现场不可能牵来一头猪,但这种罕见趣味而吸睛的宣传方式,足以让人印象深刻了。

在午餐这个环节上,除了以上清洁环节之外,在活动预告中提倡的“自带餐具”与“餐具租用”也是有趣的一点。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与尽可能便于市民进餐方面下足了功夫,自带餐具这里不展开描述,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环保进餐方式了,另外的现场非一次性餐具租用是比较新颖的:提交租金-领取餐具-使用后清洁归还-退回租金。

让人喜欢又让人排斥的地方

我对这个环节兴趣浓厚,所以我选择拍摄了一组照片,当我站在取餐处时,我可以看到各种自带的餐具伸到窗口领餐。吃饭是在丰年庆的地面部分,事实上几乎所有本次的活动都在地面举行和开展,楼上的会议室是探讨与分享的地方,这个地方让人喜欢也让人感到无力。

这次丰年庆的热闹场景让我继续沉浸其中,从小就在郊区的乡村长大,距离县城有几分钟的车程,这种在乡村而又近小城市的生活环境,让我对这两种城乡都不排斥,甚至会有相当的认可。作为城乡汇这种生态市集的“衍生品”,我没法不喜欢,除了四楼的会客厅之外,那个地方让我喜欢又略带抗拒,一些农业方面的资深人士在分享各自的行动与观察到的一些全国各地的农业状况,尤其本次与全球气候息息相关……这种星球层面的议题让人非常无力,尤其是最近数十年来这种情况在不断加剧的趋势下,就为如此了。

明星摊位和冷清摊位

除了我必须拍摄的场景之外,我在别人分享的很多时间段都呆在室外,要么与其他室外的与会人员聊农业方面的话题,要么就是拍摄一些其他会议室外的场景。很多生态农业的摊主与消费者互动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而有食物出售的摊位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与其说这是一个卖货的地方,更多是一个展现与推广的平台,并不是所有摊位都人气旺盛。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根,很多人群集聚的食物摊位出售的蔬果食物是传统的方法与种子种植的,一些冷清的摊位与人气爆棚的摊位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这些摊位上出售的蔬果最原始的样子——传统种子摊位。

“我们去那个摊子吧,那里有奶茶卖啊!这里什么都没有。”

一个年轻的女孩拉着同伴边走边说,她们快速离开了颜色单调,又没有食物出售的传统种子保育摊位。

 

liubing

刘冰有多种爱好,阅读、DIY、设计、摄影、写文章、徒步、饮茶、代码、环保、公益…好奇心非常强烈,他自称是一个探索者。2012年前后活跃在一些音乐论坛,形成“分享&互助”的精神。他把一些和兴趣有关的经验以专栏作者的方式分享到一些平台与杂志,后来索性搭建了这个非盈利网站用于集中式的分享。他希望能给无意间看到此网站的人,给予细微的帮助。他也希望更多人一起分享不同领域的事物,成为这个网站的专栏作者,一起共享多元世界。最后,他认为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知行合一很重要,这是快乐的泉源之一。

本文用了CC-BY-NC-SA协议:探索不止步 » 参加2021广州丰年庆一点感想

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在下面回复就好啦

在这里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