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我应邀到一个前男同事阿明(匿名)家做客,他是广州本地人,居住在郊区的某个村中。我刚进门就听到他老婆与公婆2人“一对二开战”,5岁的女儿在看动画片,他则在沙发上玩手机,似乎这种情况已熟视无睹。每次在我到来后,阿明的女儿也每次满脸高兴跑过来与我玩耍,有时候我感觉:我就想一个幼儿园老师来给他们带孩子的。
最初我总是觉得很尴尬,后来每次他们在争论,我就带他女儿到楼下玩,反而在最近几年,这个小家伙对野外植物的辨认能力,DIY动手能力和思维反应方面提升一个台阶,并且没有受到家庭矛盾的影响,这算是让我有些欣慰的地方。
5年前,因为房价和照顾老人的原因(身体不适),阿明新婚后选择与父母一起居住,阿明与父母的关系一般,属于有问题也少沟通那种类型,那时候我就和他说:你们住在一起,但你与父母沟通不顺,以后容易引发矛盾。
那时的阿明刚新婚在兴头上,说:以后再说吧。然后,就发生了我去他家时那一幕。事实上,结婚后他和妻子两人的关系因为生活琐事,在一年左右迅速降温,他常与我倾诉问题,我最初也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了一些建议,但收效甚微。阿明是一个仓库经理,他很少谈及他人是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传统的老实人,他的心理活动丰富而内敛。而他妻子从事翻译工作,接触不同人群和少有的视野,性格果断而自信,但不论如何他们都很忙碌,也有30岁了,年龄越大越难改正习惯。后来我就变成他们的纯粹倾听者。
阿明妻子的矛盾最初因为他沟通导致,后来当矛盾增多,就开始延伸到婆媳关系上,大爆炸的产生都源于小导火线。
因为常去阿明家,后来他妻子和他一起与我谈家里的事儿,我发现他们的问题越来越重,当妻子遇到婆媳矛盾时,她把自己定位在“嫁过来的外人”容易受到欺负,所以她把矛盾告知了亲生父母,随后引发两个大家庭的矛盾。
因为我和阿明认识很久了,他们一家对我也非常了解,所以很多事愿意和我讲,我和他们谈话也更深入。我发现夫妻二人都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两个大家庭的矛盾源自阿明与妻子的小摩擦。
“根”会随着搬家一起
“我听自己闺蜜说了,也看了一些网友的分享,说是婆媳分开住可以解决矛盾。”阿明妻子谈到这个话题一脸兴奋,阿明坐在一旁不语。
我谈到自己的观点:分开也许可以缓解一些矛盾,但如果你们两人的“问题根”没有处理好,战火可能只是换个地方,时间久一点就又可能爆发。一旦发生矛盾后,都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踏出来的人,拉下一点所谓的面子(夫妻之间还讲究“面子”是矛盾持续的原因之一),主动表达歉意或和解,之后再讨论如何去处理问题。
更多时候是通过“冷战”的方式让时间来缓解,这就容易变成一个“结”,随后这根绳上的“结”会越来越多。下班回来试着多沟通,减少沉迷外物,让生活趣味与丰富起来,这也许可以充裕倦怠的夫妻生活。
事实上,这个话题我们聊过好几次,他们现在也知道问题所在,在逐渐尝试去修改中,但能做多少我也不清楚,因为生活琐事多了,各种让人分神着迷的事儿也多了,自我反思的时间就被挤出去了。
“阿明啊,我们认识也很久了,所以我们都相互很了解啦,我发现你小子,自己身上还一堆问题,就敢去结婚和造人,胆子也忒肥啊,万一以后你和你老婆有大矛盾,不怕把你孩子给耽误了啊?”5年前我和阿明开玩笑说。
“我哪管得了这么多,难道要把自己心性变成无喜无悲的圣人才能成家么?”阿明的话也是在理的,不过还是回到原点,他们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还是希望他们能变得更好吧。
阿明希望匿名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