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 Discover

当前位置:探索不止步 > 阅读分享 > 正文

迟到的阅读分享《中国在梁庄》以及分享个人的一些感受

重要: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08-08 23:28:02,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联系站长

迟到的阅读分享《中国在梁庄》以及分享个人的一些感受

谈到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或者说,我读梁鸿写的这三本书的原因)理由都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共有一个起源—2021年8月8日 22:40:52

在2015年末我刚转行做社工时,我的社工同事向我推荐了梁鸿的书《中国在梁庄》,因为她们的社工老师推荐理由是:阅读这本书,让人对中国农村更为了解,并于此产生共鸣。

我一口气读了她的两本书,另外一本书《出梁庄记》梁鸿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学教授,她写这些书中内容针对性很强,范围也很小,就是她出生和长大的家乡:河南的一个村庄。

这个系列的书,或者说梁鸿的第一本书在出版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一些讨论。

这本书是梁鸿的《梁庄三部曲》第一本书,全篇幅在大范围概括了梁庄的人与事。因为写的范围比较广,所以部分人物的故事没有更立体。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的第一本书,很多事物都要做铺垫。

它的书名也很有趣:梁庄是中国的缩影。

我从小就在乡村长大,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深刻,梁庄的很多人与事与我记忆中的村子是非常相似的,这些雷同性,也许可以归类到我们常提到的一个词:国民性。这种所谓“国民性”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或一些大事例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因为和本文关系不大,具体不在本文叙述。

在我没有读她的书之前,我就有意识的开始记录在时代变迁中的中国乡村。从开始工作有了一点钱之后,我就攒钱买了一台松下LX3相机,每次回到我的粤北老家,我都徒步或骑行各个地方记录着一切。当然,最开始记录的地方就是我们在郊区的村子。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幸赶在高速发展的年代前,“抢救式”的记录了很多事物,这近10年左右,我拍摄了至少10万张各种不同的照片,几乎走遍了整个粤北地区,我大概算过的各种出行的里程也超过1万公里。

我照片中过去的很多事与物在现在的这个时间里,已经消失了,或者被其他事物替代。

在梁鸿的这本书中,梁庄作为一个村的定义,在当时已经开始处于逐渐分化的步骤了。很多农民不再种地,他们化为“打工人”早已分散到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它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城市居民,他们的身份就像农村这个词一样,开始变得模糊。

推荐指数:⭐️⭐️⭐️⭐️⭐️

作品类型:非虚构文学

作者名字:梁鸿

推荐理由:如果你对中国的农村的人与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以及他们作为群体或个体的雷同性,那么这本书,以及作者的另外两本书都很适合你。

liubing

刘冰有多种爱好,阅读、DIY、设计、摄影、写文章、徒步、饮茶、代码、环保、公益…好奇心非常强烈,他自称是一个探索者。2012年前后活跃在一些音乐论坛,形成“分享&互助”的精神。他把一些和兴趣有关的经验以专栏作者的方式分享到一些平台与杂志,后来索性搭建了这个非盈利网站用于集中式的分享。他希望能给无意间看到此网站的人,给予细微的帮助。他也希望更多人一起分享不同领域的事物,成为这个网站的专栏作者,一起共享多元世界。最后,他认为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知行合一很重要,这是快乐的泉源之一。

本文用了CC-BY-NC-SA协议:探索不止步 » 迟到的阅读分享《中国在梁庄》以及分享个人的一些感受

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在下面回复就好啦

在这里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