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过去我经常听闻海洛因成瘾的内容,但都较为简单,尤其没有介绍成瘾原理。这实在没法缓解我的好奇心,我也不想一直“摸石头过河——知表不知里”我国内找了很多文献也没有比较具体的介绍,后来就到外文站看,结果看到了这篇文。值得一提的是“Drugs”一词通常意指“药物”因为国内某些原因,所以把他翻译成“毒品”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提醒与警惕吧。文中我主要把这个词译作“瘾品”介于药物和毒品之间的中性称呼(为了方便阅读习惯,直接把它默读为“毒品”即可)。
这篇文的摘译花了很长时间,我的水平很糟糕(我借助了翻译软件了解了很多不懂得词汇),这篇文的内容涉及到的成瘾因素有几个大点:脑功能变化与一些分子生物学内容(如文中提到的“神经元信号传递”“神经编码”等)简单再校对了一遍,可能有一些内容还是比较晦涩或者不太清楚的,这个是很不好意思的。
不过总的来说,也基本可以看懂“成瘾和复吸高的原理”大致上应该不太影响阅读了,这也是我比较推荐有兴趣的童鞋阅读这篇文的原因,因为它描述清楚了原理,这就像“了解一道菜,与了解一道菜怎么做”是有区别的。我曾经阅读过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文献,也在文中插入了一些带“()”的个人示意。
最后,写在前面,这是一篇个人兴趣下而粗糙摘译的文章,非常不科学,非常不严谨,非常浅显,如果有啥错误的地方,欢迎留言提出,放心,虽然提出也懒得改~~嘿嘿~~
正文
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在这个月去世了,这引发了许多吸毒成瘾的问题,比如海洛因对人的大脑产生了什么作用,才导致人们会对它上瘾呢?这些(导致上瘾的)化学的变化可以消除吗?
在过去的20年里,对药物成瘾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成瘾物质对大脑造成的一些化学和物理变化。
在人的大脑中央区域有很多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叫“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整体大概有1.2厘米大小。如果你在吃东西或啪啪啪等,做一些和个人生活(吃饭运动等)或繁育有关的事情时(啪啪啪),这个区域就会充满多巴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我们在做这些事儿时感到愉快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化学反应。
海洛因之类的瘾品也会产生这种反应,它们导致多巴胺会剧增,因此这种愉悦感也会倍增,并且会变得更为持久。如果有人反复的诱导自己的“伏隔核”来产生这种快感(比如吸食海洛因),那么多巴胺作用下的神经细胞会因此疲惫不堪。大脑会因此做出反应,之后大脑不仅会抑制因吸食海洛因或可卡因产生的多巴胺,甚至连我们因为日常(如吃饭或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也会被抑制(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再无能刺激我们兴趣之事)并且,有些多巴胺的受体已经失去作用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过度的使用瘾品,就成了唯一刺激多巴胺方式了(大脑被伤害之后,需要更多的瘾品来刺激快感的产生)成瘾者会因此不断的去尝试,以此获得越来越少的愉悦感。因为他们已经很难像健康的人们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来获得满足感了。
行为调节(Behavioral conditioning)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人的大脑习惯了通过吃甜甜圈或者啪啪啪来获得快感,那么只要你看到了甜甜圈或者有吸引力的异性,就会触发多巴胺产生级联反应(cascade)进入“伏隔核”。这就是为什么想让成瘾者保持较长时间而不复吸,会变得很困难的原因之一。
看到或听到和注射针筒类似的声音、气味或模样的物体,或者以前经常和他们一起吸食的朋友等,这些因素会让瘾君子们产生多巴胺反应,而寻找这种自我奖励的动机就是:吸食瘾品。
最近的研究表明,成瘾者脑中对于这些线索之间的关联(信号提醒),以及对寻求瘾品的动机不断增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大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经过对动物大脑功能变化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种效应。南卡罗莱纳州医科大学的神经科学家Peter Kalivas有个实验室里,养了很多对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和其他成瘾药品的老鼠,当他做实验发出声音或调整灯光时,老鼠们就会知道下一次的触发情况很快就会出现。
这个提示实验,引发了老鼠大脑中一连串的反应。大脑中的电信号沿着神经元传播,通过化学传递质跳到下一个神经元。老鼠们经过多次的调整声音和光的实验后,紧接着给老鼠们注射瘾品。这种实验多次之后,随着大脑中化学信号的传输效率不断增高,从而增强了大脑对于“瘾品线索”的关联程度,导致对瘾品欲望渴求的提升。
虽然成瘾动物大脑中对瘾品的欲望的渴求性增强了,但反过来说,它们创造替代途径的能力却减弱了。研究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可塑性消失。
“没有经过大脑系统编码的‘渴望瘾品的提示因子’是不能在成瘾者大脑中产生良好的可塑性的。”Kalivas说“因为大脑的系统无法学习这个过程。”
成瘾多年的人身上会累积大量的‘提示因子,他们对瘾品的要求(吸食频次、数量)也总想达到另一个高度。最终,这导致瘾君子们的生活发生巨变,很多方便的变化,都来自于这种不断对瘾品的更高要求的想法有关,他们几乎不可能抵挡得了这种冲动。工作时,他们在渴望刺激兴奋;社交时,他们也在想刺激兴奋;吃饭的时候,他们还是这样的渴望着……
这种情况并不说就没有希望了。有些正在研究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看到瘾品线索后而渴望吸食’的这种神经传导心理暗示方面的途径。
但是在有解决方案之前,朋友和家人支持的声音,才是对瘾君子最有效的,它可以代替瘾君子们脑中其他负面的声音。引导他们从瘾品的欲望中走出来,瘾君子的大脑可塑性只是削弱了,并不是彻底消失了(作者意指:他们还是可以被拯救和挽回的)
感受寄语:
在很多的禁毒培训课程中,培训老师经常会提到“尽量避免瘾君子呆在曾经熟悉的吸食环境中”这种情况也就是本文中提到过的人类大脑产生的“行为调节”导致成瘾者在熟悉的环境中,被刺激大脑产生强烈的暗示,因而增加复吸风险。
原文地址:The Washington Post
拓展阅读:《Drugs, Brains, and Behavior: The Science of Addiction》by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