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背景
本文由刘晨曦口述,刘冰记录。这是我在2019年上半年有一次和刘晨曦的对话,主要谈及当下普遍存在的情侣与夫妻关系的一些现象和因素,我觉得比较有意思,于是由我(刘冰)撰写提问,刘晨曦口述(其实我也有部分口述)。
我和刘晨曦是在2016年5月份拍拖,那时候她刚毕业,有着很多相龄女生具有的活泼气息和一些独立思维,但对事件的敏感性、容易过度理解一些事情、缺乏可持续的稳定兴趣爱好,以及较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立场,在这些方面,她也是“与时俱进”,很具有当下一部分人群的普遍性与主流特征。
拍拖后的几年里,她的改变非常大:热衷运动、爱上阅读(每年约300~500万字)、对人友善、对外界事物好奇心也强了、八卦心少了、更多能接纳别人……所以有时候我们聊的一些东西就是以下内容。
从东北回来前发生的一些事儿
2019年的某一天,在东北沈阳的刘晨曦屁颠屁颠的打电话给我,她即将离开东北回广州了,她的一些同事要请她去游乐园、吃饭、做客,并且一些同事和刘晨曦说了很多心里话。几个同事直接表达非常喜欢刘晨曦的性格,觉得她对人友好,因此刘晨曦很高效……她说:最近2年来,她亲友同学们,对她的表扬和肯定,比过去二十年都多。
写之前在补一句:
这文看起来好像有些地方很生硬(写文嘛,总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嘛,所以就让文字看起来“板正”一点啦),其实我和刘晨曦日常的相处模式可以参考《老友记》这部美剧里面的情节。经常都是很搞笑很“神经病式”的。
不过在有些时候我们决定要讨论一件社会实时或者其他严肃的事情,有可以很自然的切换过来,一本正经泡上一壶茶,然后在那里投入的聊,然后可能聊着聊着又“发神经”哈哈哈……总的来说,是一个充满幽默和趣味,以及民主的日常生活。
至今为止,我还从未见到过有类似相处行为方式的情侣,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吧,算是走了一条少数派非主流的情感路线,但我觉得这种路线相当不错。在认识到很多情侣比较雷同的相处方式之后,所我们经过讨论,决定把我们的一些聊过的东西写出来,这也是我们分享的原因之一。
如果觉得有些地方有用的,我们当然很高兴,如果觉得无用也可以当作八卦来看看,反正也是无伤大雅嘛。
你认为拍拖过程中,哪些东西比较重要?
初看外,后看内
如果是在以前初高中青春期,我觉得长相很重要,毕竟现在还是看脸的时代嘛……然后20岁出头的时候,我觉得一个”诚实有道德”的基质是成为男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现在各种出轨啊,婚外情啥的太多了,让大部分女生严重缺乏安全感。但后来拍拖之后我发现:一个人的幽默感、风趣、坦荡、能话痨、少玩手机等,这些变得非常重要,这些是情感鲜活的最重要元素。
老实人是好,也容易无趣
诚实和道德性只是让人尽量保持情感忠诚而已,但这并不能带来两人相处时的愉快,似乎在有些时候啊,诚实=老实=木讷……我想啊,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些时候,一些女孩子喜欢男生小坏,可能就是因为“有趣”的原因吧。因此刚刚我说那些气质非常重要,我觉得这点你就很好,综合了上面的一些特质行事光明但却又有趣,这本来应该是矛盾的,不过似乎这在你身上又不显得矛盾(奸笑)~
不过,话说回来,在很多时候,一个老实的,情感忠诚的伴侣已经很难得了,再有更多要求似乎也有些无理取闹之感,知足常乐。
想要一个好的男(女)朋友,既要看运气,也要看眼光。
看内的原因
现在的女生很聪明,各种电视剧、快餐文、身边案例都在时刻“教育”着我们,这些是我们女生的“老师”啊。虽然女生们很喜欢聊男生的帅气和个子之类的话题,但如果真涉及到感情婚姻,大部分女生对男生的要求还是有些严格和目的明确:即要开朗健康,又要温柔体贴,还要安全感,会聊天最好,但不要会聊骚,这对绝大部分女生来说都没安全感了。
后知后觉的“情感真相”
不过遗憾的是,很多“情感真相”是在拍拖之后才发现的,尤其是恋爱一些时间之后发现浪漫容易过期、话题容易变少、情感容易变质之后……这让很多人后知后觉,在很多时候,才发现似乎来不及了,可能那时候感情羁绊已深,明知有问题或阻碍但割舍再难;或已结婚结果,离异更难。不是到迫不得已,没人多少女生愿意果断自己情感的。
怎么对生活,就可能怎么对待感情
“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 指饮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国外这句话很出名,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出于自我保护或性格等原因,在生活和工作上做“双面人”甚至“多面人”。
嗯,我觉得有时候套路多了,就有可能反被套路或自我套路。其实在自己的情感上,也可能会因为日常“面具”戴久了,对情感也可能自然而然继续做“双面人”。因为持续一种状态久了之后,就容易深入骨子里,很难改了,虽然难,但依旧建议尽可能少做“几面人”,能少一面就少一面吧,尽量把“面”减少一层也是好的。所以我觉得,情侣之间坦诚一些会好很多。
其实说到底,恋爱和过生活是几乎相等的,一个人情感长期不愉快,在生活上也可能一样如此,反过来说,生活不愉快,感情也可能会类似。如果别人和我说TA的情感很糟糕,但生活却经常能保持开心(反过来说也一样)听到这话,我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一般来说,性格很糟糕的人,在情感上有很大机率常常不如意;
以前我在探访居民时,就经常感受到这一点:一些已婚或恋爱的年轻的家庭主妇或女生,在表达时急躁易怒,我就想:她感情是不是有可能出问题了?后来深入一聊,基本符合我的猜想。
呃……好像这就有点尴尬了,想要自己的情感变得简单,似乎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要如此。总的来说,我相信一个在面对生活、工作、未来都积极和开朗的人,在情感上的态度也基本是如此的。反之亦然。
你没有提到物资(金钱),这方面你怎么看呢?
搞清楚核心想法很重要啊
我个人觉得啊,其实现在工作很多,一个人只要是稍微努力一点,没有太多不良习惯,比如总是赌博或者酗酒啥的,一般是很少出现没钱或者钱不够的情况的,如果非要说什么突发疾病啥的,就当我前面的没说好了。
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就现在情况来看呢,社会上大部分人还是需要贷款买房的,我以后估计也是这样,只是看分期贷款时间长短而已啦。
真的只是钱而已吗?也许还有其他原因
总的来说,钱的确是需要的,这很客观的事实嘛。但就像我刚刚提到的,一个普通人只要不懒,就算是做清洁工,端盘子也可以赚到钱啊。我个人以为“过分”的重视物资,可能只是人的表面需求,人的内在价值观投射而已,不排除可能是人内心深处的其他原因,比如:个人的安全感缺失、消费欲望、表现欲望(让别人看起来自己体面)之类的。
当然啦,上面提到的都是“比较过分”的前提,一般来说,极端重视物质的人还是相对少的。
你对现在一些情侣要求有房有车才能结婚怎么看?
有房有车才结婚的原因分析一下下
啊……又是这个老话题,我记得之前讨论过,这个似乎女性因素比较多一点,一般出现这集中情况我简单分析一下
- 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父母,要求这样做
- 可能女生受家庭、环境等价值观影响,比较注重这些东西,要求如此
- 潜在的危机感或缺乏安全感
前两种情况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是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多。其实我觉得第三种情况也很多,但关注的人更少,毕竟没有人会去分析自己的潜意识需求。我觉得,如果一个女生很爱她的伴侣,她非要结婚或在一起不可,没人或没什么事情可以阻拦她。如果有,那就是她自己,就像武侠小说里面,高手在最后无法战胜的,都是自己的内心。
以物质做“护身符”
我喜欢从心理学分析问题啦,你想想看,有些女生听多看多一些婚外情啦、感情危机啦之类的新闻、视频,甚至很多人周围就有这种案例,因此一些女生潜意识就会以物资为基础,以此借助物资建立一层浅薄的安全防线。不过这种潜意识,一般她自己都不知道,只是单纯觉得房子可靠,让人安心。
大部分人是要贷款购房的,为何还纠结呢?
我觉得,从恋爱一开始,情侣应该是对双方的经济都已知根知底了,也应该知道对方的父母是否看重这些东西(搞清楚是谁在恋爱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奔着房子去恋爱,知道对方没有房子后就不该恋爱了,否则强求会导致更多痛苦。回到刚刚说的一句话“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
这样一说的话,又回到刚刚的话题:既然社会上大部分人群还是要贷款买房的,那为什么还要一个劲的纠结有没有房子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其实有些表面化了,可以深挖分析原因的,比如我刚刚提到的“安全感问题”和“护身符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长辈的要求或听从了亲友的建议而改变主意之类的,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大家也都知道,就不细说啦。
核心原因是什么?
不过有些女生可能年纪大了(对情感期待已经僵化,已经不抱激情),也可能有过感情伤害,或者是“受了社会的毒打”,因此可能就会带着一种“一切到头来还是钱最可靠”的观点,以物资(房子、车子、钱等)做护身符。
匆忙做出决定一辈子的事儿
最后怎么说呢?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一些女孩子缺乏思想和观点主根立场,人如浮萍,听到一些人的言论,或看到一些新闻事件,就容易“三观崩塌”而着急做一些决定,比如急忙结婚或离婚等。
有时候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会在情感方面,说一些他们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有些长辈会充分发挥“家长制”的强势特点)。我个人觉得有些内容,可以接纳(不是接受的意思)或参考,到底要不要全盘接受,自己想清楚,是自己在恋爱呢?还是他们?
总的来说,在这方面不管男女都好,自己思想不牢固,就很容易出现摆动。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也很重要。
有些情侣拍拖之后希望快速结婚你怎么看?
迷茫和无助
哈哈,我记得那时候刚和你拍拖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后来生活和思维发生巨大变化(忙起来了,兴趣爱好丰富了,有目标了),这种念头才消失。男生方面我不知道怎么样想的,我说说作为女生的想法。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可能说得不好听“就是闲的”虽然一些人看起来总是很忙碌,但这种漂浮于面而无根基,无目标的忙碌,是无法让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充实感的。
我以前就真的是这样啊,那时候还在学校,没事就写写日记啊,出去走走啊,再就是翻翻小说啥的,一起和同寝室的追追剧,再或者有时候和同学出去来个短途旅游啥的……看起来好像很充实,其实内心到底怎么样,只有我自己知道了哈哈哈,现在想起来也很感慨啊。
我记得以前刚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既期待又迷茫。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对未来充满方向的迷失感。当时总希望拍拖,这样就有人能照顾自己一下,让自己不至于太缺乏安全感和迷茫感。我有一些认识的朋友,有的人在刚毕业的迷茫期或感情受到伤害之后,会选择疯狂的工作或运动之类的其他办法,借此来麻木自己。又想到了以前刚工作迷茫而麻木自己的样子,哈哈,捂脸捂脸😄
用结婚做捆绑
快速的结婚啥的,其实更多可能是出于安全感缺失(当然,我并不是怀疑人的情感不够深,而是觉得有些女孩子深处的想法是这样的)而希望获得感情加固和捆绑的一种束缚啊,有时候或许觉得,捆绑得越紧,越有安全感,似乎就越不容易失去。
结婚证或孩子,在一些人看来就是“爱情捆绑束缚”的一种直接而简单的办法。在很多时候二分法很好用,直接就是“好或不好”简单明了,方便快速选择,不过也可能存在更多隐患(当然也有很多情侣是过得很幸福的,这里就不断章取义了)
核心原因?
有时候我就想,一些人总是说:我对未来的情感、工作都没有啥方向感……这一听,似乎只是单纯的工作或情感问题,最根本的核心问题真的只是为了男友或工作吗?换个角度来看,是否给你一份满意的工作,或一个男友之后,你就不再迷茫了呢?安全感就十足了呢?不一定。
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我记得以前自己迷茫的时候就经常刷视频或看八卦新闻(尤其是刚毕业那会儿,从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真的是迷茫感十足,当然也有一定的新鲜感啦~)结果一通下来似乎看起来充实了,其实玩完之后那种迷茫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似乎更加无助和乏力了。
所以说,在迷茫期的疯狂行为(如:工作、运动、学习等等)其实核心问题是出于一种迫切的寻求充实的危机感。我觉得短时间内这种出于自我保护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还是可行的,但如果长期都陷入迷茫之中,应该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思维上是哪里出了一点小问题了,要不要调整一下呢?
改变一下下
作为一个女生,没有方向的时候,我想,适当考虑自己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或某些观念,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迷茫和安全感缺失,在有些时候,就像你们男生说的“闲出来的”刚刚上面也有说过这个,这句话的形容,我不敢说所有女生都如此,但的确很多女生在学习或上班之余,空闲生活的确是过于清闲的,并且过于娱乐化了。
你的一个观点我一直很赞同:做一些可持续的,长期的兴趣爱好,这对迷茫生活有帮助。充实自己,找到人的人生亮点。我现在也很推荐阅读或运动,表面上看,似乎这两种事儿都是“无谓投资”其实不然。。我记得你说过:在持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之时,其实核心是可以有益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发展的,在不断的完善这些特质,对自己其实有很大的帮助。
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比如说,一个人经常保持丰富的业余爱好,比如经常户外运动或阅读。运动可以让大脑释放多巴胺,提升人的愉悦感,让人性格开朗(试想一下,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上性格开朗的人,朋友自然就多,做一些事儿也更顺心顺手,即使遇到挫折也很容易走出来),阅读更不消说了,让人的思维丰富起来,视野开阔,也容易提升一个人的心性和涵养,改变一个人的谈吐,观念也会改变。
想想看吧,这样的一个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啊。所以我说,迫切的想结婚啥的,迷茫的人在疯狂的学习和工作,到不如先提升一下自己。所以说,有些女生,先别记着做决定,婚姻大事,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好好想想。
走自己的路
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等,都不一样,想找到自己的路子,就只能用自己来“做实验”,慢慢的实验多了,就或许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可以明白很多事儿,这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去做才行的。我作为一个女生是深深知道现在的很多女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个爱且深爱的男友或丈夫,因为我以前也经常这样憧憬的。不过快速的结婚和怀孕,真的要好好思考。多花点时间在读书和运动上,真的是对自己有帮助的,起码以后看人眼光都犀利了,也不容易被一些“东西”扰乱自己的视线或想法。
否则在处于迷茫期,即使快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感情或工作,也容易再度失去这种最初获得的“新鲜感”。先让自己打好基础,再以聪明的眼光去遇到一个人,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儿啦。很多时候我们知道是一回事儿,但用心去做又是另外一会事儿了。总的来说,借用你常说的一句话:行动带来改变。
说了这么多,你对现在社会上普遍的夫妻或情侣关系怎么看?
幸福却不一定快乐
我之前看彼得海斯勒的书《江城》其中他说道:……我看过很多中国家庭夫妻,很少有真正过得快乐的。
我觉得彼得海斯勒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概括性,怎么说呢?我在NGO工作也有几年了,经常探访很多家庭,我就没有真正看到过,有什么家庭比较多欢声笑语的,虽然有些人收入不错,或者一些夫妇长得也是俊男靓女的,不过他们似乎总是有说不完的矛盾,要么就干脆很少说话。
还有一些也是富足的小康家庭,儿女成双,夫妻健康,房住车行,人际开泰。这样也是算符合当下大部分人的“幸福观”了,但就像我刚刚说的,相当多家庭幸福但不快乐,应该是感情久了就没啥激情了,虽然啥也不缺,但夫妻或情侣之间话题少,沟通少。过的幸福也不一定快乐。我觉得我们家就是这种情况,收入还不错(常理来说应该是阖家幸福的),但父母情感已经僵化了。
之前我听一些朋友说:爱情久了就变成亲情,自然话就不多了。实话说,这句话我个人是不完全赞同的,在很多时候,明明就是没啥激情了,能聊的都聊完了才这样的嘛。不过人们潜意识会给自己往好了说……算了,这种话我不能讲太多,一些看到的人会不喜欢的。
莫强求,须改变
当然啦,既能有愉快幸福的情感,又能在物质方面充足自由,这肯定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儿。但这就与我在上面谈到的“择男友条件”一样,在很多时候是难以“鱼和熊掌兼得”,既要他诚实阳光,又要风趣幽默,这是理想中的理想,能有其中一部分,或许已经不错了。有些事儿不能强求的,比如觉得自己男友不够好而经常拿他去对比别人,或觉得物质不够多也经常唉声叹气……这样一来反而容易出现更多矛盾,如果觉得不够,那就双方一起去讨论、发展、改变、创造,这比纯粹的“渴望而不可求”要好,起码有共同目标和动力。
你对“情感疆固”有什么想法观点?
这有个前提,我现在来说说前提吧。拍拖的时候一些女生或男生,几乎投入一切去恋爱,这样全身心投入之后,如果发生矛盾或情感失败,是容易寻短见的。我很赞同你(刘冰)的一个观点:拍拖拍到一无所有很可怕。当情感失败后,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因为拍拖什么都没了,社交、爱好、学习……放弃了很多。
想到自己全身投入,到头来一场空,自然就容易想不开和做傻事。这种情况可轻可重,有些人善于开解自己还好,找人聊天或发泄就好多了,有些人本来就内向不善于表达,容易积累太多负面思维和情绪,积郁在心形成精神疾病或抑郁症。
因此我也是非常建议:情侣们,感情很美好,但身边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乐趣,社交活动……一面拍拖,一面兼顾其他事儿很重要,如果热恋期间没空,那么热恋之后也是也可以补回来的。
你有什么建议吗?
双方都迷茫的组合
现在说回“情感疆固”刚刚前面说的,和待会儿要聊的有很大关系。想像一下,一对情侣拍拖期间,大家各抒己见持续数个月,顶多一年半载就没啥可说的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聊完了,就很容易把感情“聊出问题”,这时候没话题了,拍拖的时候太热情导致没空在乎其他东西,很多原来的社交、爱好等等都淡了很多,就容易开始过度的关注双方的两人世界。
我的一些朋友(女生)觉得生活很迷茫和空寂,想靠拍拖来找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依靠,但她们拍拖之后更迷茫了,因为她的另外一半可能也不知道,可能另一半也抱着相同目的拍拖,自然矛盾也就多了。这也算是为拍拖而拍拖的一种,现在社会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凑合过式组合”一般来说,主要出现在第二次或多次拍拖的人群身上,感情受过伤害或负面情绪较多的人,也经常出现这种“凑合过式组合”。
还是走自己的路
很多女生在乎的安全感,男生们却总是喜欢浪漫,这在恋爱前期可以有,但时间久了不是办法的,一味的浪漫容易变成烂慢,带来不了情感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的激情。我觉得这个情况让我想到一本书《娱乐至死》即人们很多行为是学习和模仿电视剧或文章的,有时候得跳出这种“怪圈”,尝试走自己的“情感之路”而不是总在学习和模仿,否则可能会走得很难。
说个题外话,之前我大学的一些男同学追其他女生也如此,套路的形式很多,一些求爱方式几乎是现学现卖。我后来才认识到,与其苦苦追寻而不得,倒不如先提升一下自己,内外兼修一下,比如:减减肥健康一点,锻炼一下身体好一些,学会多一点礼貌,真诚待人,多看几本书加点墨水……这样一来,不用追女孩子,可能女孩子会变主动了,因此提升自己魅力很重要。
丰富生活自然话题多
回到刚刚的话题,情侣或夫妻的感情久了,一点鸡毛蒜皮都容易起矛盾,或者干脆没矛盾,直接就到了无话可谈的地步。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谈,还是让人有些唏嘘啊。所以啊,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些结婚几年或十几年的,都是怎么过来的?除了维系双方的情感和家庭,以及守着孩子长大,难道不无聊么?有些感慨啊。
这就像看书,总是看一本,看久了剩下的页数就少了,最后变得没啥可看,那只能周而复始的看,再好看的书也会看腻的。人的话题,人的思维和行为也一样,恋爱一年半载下来,直接就能把对方“读透”了。
如果恋爱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女生还依旧沉迷浪漫的情怀(渴望鲜花、惊喜、礼物等)这可能是在情感的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某种映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过分的在乎礼物、惊喜、赞美等外在因素,这可能是自己以前生活或家庭存在某些缺失而产生的“渴求补偿心理”重视的程度与以往的缺失是成正比的,如果在恋爱或结婚之后,这种过分的“补偿心理”还持续存在或加重,应该要引起注意了。
换个角度想想看
两个情侣或夫妻,如果一开始就有意识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运动阅读、登山徒步、关注人文……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怕没有话题聊,有的只是永远聊不完的话和涌泉一样的思路。
所以,拍拖很重要,发展兴趣爱好不落下也重要,这些东西都是给自己充能的。“打开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不断的往里面添加新书,这样一来,这个图书馆的书就丰富起来了,饱满起来了,一直看不完了;不同的兴趣爱就像不同的书本一样,看完小说就看杂志,看完科普就看文学……属于自己的书,一直都很有趣,一直看不完。
你觉得导致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020年02月27日补
主要原因我个人分析大概有几点:
- 传统思想:这种思维和行为,让我们要在长辈面前(父母、老师、亲戚、宏观层面等)老实听话,容易缺乏主见
- 刻骨关系:长辈从小过多干涉子女生活,容易让子女与父母关系由此变得“深刻”(深厚、刻骨)这容易形成情感羁绊,关系界限容易出现多重的模糊交合,子女长大后这种“习惯”就容易延续下来,因此情侣之间有不少的矛盾根源于双方家庭而非单指情侣二人
- 教育方式:不断的“直充式”教育根本就没有太多时间,从小培养我们去发展或认识更多元的兴趣爱好,其实这些爱好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展孩子思维与能力的
- 媒体影响:很多在以上者几种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最终成为了各行业的人,经他们手下产生的作品(媒体、文字等)就会“反哺”回来继续影响我们,当然也不乏涌现出一些对人产生积极作用的,让人反思的优秀作品。不过有些好的作品可能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而被动消失,积极的影响可能也因此减少
小时候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有时候,很多从小形成的思维和习惯的潜在影响,可能需要我们等到长大之后才发现一些带来的弊端,甚至可能有些人潜意识就没有发现,自己长大后遇到的一些挑战和困境是来自小时候的影响。因为这的确很难去关联起来,没证据也难以分析,可能还会觉得:小时候的事情多么细微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么?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问题和因素,其实起到的作用负面,就像我刚刚提到的那些,来自感情的挑战只是其中的一种。
那么你对此又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接下来聊的这个观点就有些大,有些深了,这个话题可能超越了“感情关系”延伸到很多其他事儿了,毕竟拍拖可能是起步,接下来还有结婚、怀孕、成为父母等等,那就继续来聊一聊呗。
从自己做起 树立榜样
接回上面的话,因此,如果大环境要求我们对小孩如此,那么有意识的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主动带起他们,适当的放一下手上的手机、转移一下电脑屏幕上游戏,多一点关注当下,培养起孩子们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DIY动手能力、户外自然拓展、多看几本课外书……以及提升孩子们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观点,成为他们的启蒙老师。而在孩子成长的未来,如果他/她们遇到了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或许有更多的方式去面对与考虑。
然而,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认识到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在很多时候父母没有以身作则,而强迫孩子去做“对他们好”的一些事儿,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反而会泯灭属于孩子的一些天性。想想看:我们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对孩子说“嘿!你现在快点去看书、去学学钢琴、去做作业吧……”孩子们心里会怎么想?
试想看看,其实这种强势与过度干涉,这是把以前被父母教育的观念再度“反哺”给自己孩子的行为,不加以注意这容易形成一个“死循环”,即:我们孩子未来的孩子,也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这让我想到一部《终结者》的电影,在这个故事里面:通过不断的穿越时空,最后形成时空闭环,只能一直轮回循环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有些网上流传的话说:孩子的未来属于TA们自己。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是“我们从小就拿捏着孩子的未来。”也许,学会“放手”很重要:让上一代的消极负面的观念和行为,以我们自己为界限,尽量把这些东西隔绝开来,减少影响到下一代人。
改变的契机难得
其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准父母是在即将有孩子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办法,因为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期形成的,要改变非常难,这需要很大的契机:拍拖恋爱、即将成为父母,这是正向契机,也有负面的,比如某些人或事物,去世或消失了,也是一种契机。
不过这里还是聊正向的契机吧,比如拍拖或成为准父母。这种契机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与自己的伴侣或未来的孩子,一起成长,这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人的一生中,能刺激自己改变的积极契机很少,很难得,一旦错过这些时候,不良行为和习惯就越发难改了。
- 一来是好的契机不多
- 二来是时间越久负面的习性越深,深到骨子里,越难改变
- 三来是人的年龄增长,越要脸,脸皮越厚,菱角平和,也越缺乏积极性去变化,平淡的观念似乎成为人生后面的真章。
所以说,如果在有契机的前提下,把握好这个机遇,做一个启蒙老师:对自己启蒙,对伴侣启蒙,对未来的孩子启蒙……因为自己是属于这些关系中的核心,因此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当然啦,如果从小教孩子们喝酒抽烟说脏话,那这种“启蒙”就另说了。
话痨了这么多长篇大论之后,要不要来个总结啥的?
越来越多人不想恋爱
我现在身边越来越多朋友说“不想恋爱”的情况,在我和她们这些女孩子聊过之后,我发现绝大部分并不是真的“不想”而是担忧和恐惧。上面我们聊到的话题有很多是女孩子们担心的,比如担心男生的家庭复杂性、情感忠实、情感僵化等等,毕竟一个个血泪的教训经常发生在身边和新闻电视上。
单身时期的小想法
我的个人观点是,在没有恋爱的单身时期,一个人有充足时间多元发展个人的方方面面,可以有很多时间让自己内外兼修变得更好。因为现在来说,很多人在恋爱之后,并不会协同自己的伴侣有计划的,长期的一起去做有裨益的改变,比如发扬爱好,拓展兴趣等,反而是越来越多的情感逐渐走向式微。因此我个人感觉呢,不论男生或女生,单身时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个人全面发展的时期,如果说恋爱后有人带着自己去改变,那当然很好,不过我个人不太建议把这种期望放在别人身上,这有很大的风险,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能Hold住自己,更何况仰赖他人?
恋爱时期的小想法
在恋爱之后如果发现其他的不足,如情感僵化啦、话题减少啦等等,可以商量着一起去改变,切忌强制性要求,容易产生矛盾,因为现在人自由观较重又普遍敏感。感情方面多一些自由民主的思维和行为,虽然的确是很关心对方,但尽量减少过度关心和打探(这也可能是内在安全感缺失的表现之一),把这种渴望转变成可以一起去做的事儿。如果经过努力之后情感实在过不下去,万不得已也要当断则断。
不过在这里我作为女生,给女生的建议是:很多时候也要做好自己,理性的思维尽量多一点,如果觉得在自制力或理性情绪方面有不足,那就建议多看书(言情小说之类的不太推荐),让自己明智。现在我自己每年300-500百万字的阅读量(并且越来越多)也算是让自己在理智方面有了很多长进。貌似这一点,男生也是可以去做的哈哈哈。
有句话说得好啊(我说的):
要想感情好,先得生活妙;
感情想要有趣味,生活先要有滋味
其实你发现没有啊?我们聊这个话题,最开始是“情感相关”到了最后,却谈到人生去了,不过这也没错啦,因为拍拖这东西,不可能一直拍的,肯定有终结的时候,比如结婚或分手。这两种“终结方式”我们都聊了,我觉得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在这种讨论过程中,除了提问题,也对一些问题和现象做了一些比较深的分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或缓解的办法。
拍拖就是最高级别的“交友”
返回来再说一下,其实我还觉得啊,拍拖择偶,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是我们日常情况下选择朋友的“最高级形式”,所以我个人感觉,拍拖过程中“做人”的很多观点,其实可以直接反映到现实中。比如现实中:对别人擅长计较深城府的,在恋爱中应该也会有一些映射出来,反过来说,恋爱中有这种行为的,现实中也可能有其他行为映射。这就像镜子。
我个人的最后总结是:
待生活也要如爱情般,全身心投入,热爱它,感受它,真诚拥抱它,永葆一颗热诚之心,激情澎湃。
拍拖择偶,可能是选择做朋友的“最高级形式”,把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亲戚……这个自然,这个世界……以“恋爱”的方式作为最终目标去对待,就像国内社会的终极目标“共产社会”和“大同社会”。或许,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从容、温和以及丰富多彩。
刘晨曦拍拖4年了,有时候聊的东西会不断添加到这篇分享文中。一些朋友觉得:虽然这篇文之中很多是感情有关的东西,但内在深入发现很多内容其实和“人心”有关,一些人还说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情观启发和思考。他们希望我们不断更新,所以这篇文会大概半年左右,在原基础上更新一次内容。
“……很多人生活在套路里面,包括感情,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反感套路,但真的很难去改变和面对,因为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从何开始,有时候你想改变,但对方不一定和你一样的想法啊……结婚几年了,也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愿意恋爱或结婚了……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以前看剧或生活太娱性太多了,所以现在上天要惩罚我……希望你们能更多分享一些非主流的东西,真的很好,打破很多感情观的桎梏……”——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
最后的最后,以上都是个人在拍拖过程中感受到的,很多观点经常和刘冰讨论分享,他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值得思考。虽然这篇文章看起来文字生硬,其实聊的时候很有意思哈哈哈,当然写文就要稍微“板正”一点啦——刘晨曦
非常有意思的分享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