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食物意味着愉悦,文化和欢乐。”
这就是“慢食运动”的“食物与品鉴课程“背后隐含的意义。对于如此显而易见的事物我们真的需要通过课程来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昨天,J. Freedom du Lac 在《华盛顿邮报》中描写了一个无论是在小饭馆还是在更高档次的餐厅都能观察到的趋势:独自吃饭的人总是不停地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一些饭馆并不喜欢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认为用餐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但大多数饭店视而不见。而即便是那些明令禁止饭时使用手机的饭店也意识到,他们并不能强迫顾客遵从。
在过去,独自吃饭的人会带本书或者一份报纸去饭店用以缓解独自吃饭带来的社交尴尬。那么iPhone或者iPad 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否说明了我们需要不断的外界刺激而无法独自思索,或者我们渴望着与他人联系即使天各一方。
我在想那些使组合公共餐桌的的饭馆是否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西海岸的纽约,但现在美国大部分的城市都有一两家这样的餐厅,在这里顾客可以共同进餐。有些人已经慢慢接受了它,而有些人则很讨厌它,但根据我的观察,同桌共餐确实有可能,这促使人们交谈并带来乐趣,正如“慢食运动”在课程中教导的一样。
网上的评论显示公共餐桌可能有益于独食者摆脱iPhone。这个网站 solodining.com 甚至给出了拥有公共餐桌的餐厅名单。
那吃饭本身的乐趣呢?比起和别人一起吃饭,独食给了我们一个全心全意品尝食物的机会。但是由于人们会对在公共场合独自吃饭感到不适,通常会倾向于速战速决。如果我们能忽视这种迫切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吃这件事上来,或许可以体验到更深层次、更令人满足的感官盛宴。Jan Chazen Bays 写了很多专心吃饭方面的权威书籍。 当她谈论有关食物的问题时,她说:“问题不在于食物本身……问题在于我们的精神层面,因为我们通常忽视身体传达的信息。” 而根据 专心进食中心 的说法,全身心进食的原则之一就是“通过感官的品尝、享用和品鉴来选择既有营养又美味的食物”。
所以下次你如果一个人吃饭,不管是在家还是在餐厅,试试让你的食物更像感官的体验对象。
抽空做个深呼吸,想想这些食物来自何方,思考你和这片生长植物的土地,以及种植、运输、烹饪和为你送上食物的人们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一行禅师曾经写道:“一片面包即见世界 。”进食前认真的注视食物并全心全意地吃下它,或许能使我们倍感幸福。
翻译者:童健 原文地址: https://discoversantosha.com/2011/11/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