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 Discover

当前位置:探索不止步 > 社科文章 > 正文

NGO 2年反思,农村最大问题:可能是缺少相互支持与同理

重要:本文最后更新于2022-03-27 22:23:48,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联系站长

NGO 2年反思,农村最大问题:可能是缺少相互支持与同理

我在广州花都区郊区的某镇做NGO类的社会救助工作快2年了,这是一个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转型的卫星城,总共有人口15万人左右,周围星罗棋布着50个村社,所以我总是跑村,但我听到很多人在抱怨生活。很多家庭总和我抱怨:家里没钱啊,或者钱不够花啊(再怎么缺钱,基本上还是够的,也不排除极个别确实贫困的)我综合分析发现:缺少亲友、邻居的同理和支持,才是主因。但有时候,人们自己都没发现:其实自己就是缺爱,缺被别人同情同理。

我不知道城市的状况如何,因为没介入过,但觉得应该也是差不多。支持与同理,不论在哪个地方,都是紧缺的”资源”。但在乡村,这变得更不一样,因为乡村是熟人社区,在更多接纳的同时,也更显得闭塞和约束。

比如:常见家庭,妻子丈夫都忙着工作赚取经济来源缴儿女上学或建房子。乡村地区的人们,更多从事体力劳动,这意味着身体疲劳程度相对城市工作者更甚。妻子每天回来,还要做饭做菜、清扫屋子、照理孩子功课等,通常丈夫回来之后也少过问妻子什么,双方都如此。一旦儿女或家里有事儿,就开始相互抱怨了,然后就是吵架。(走访过程中,我观察发现不少男性有恶习,酗酒、猛烟、家暴)种种问题一来,矛

盾自然就容易产生。细心想想其实家里钱刚好,就是矛盾多,所以NGO工作人员进村,就常听到:我没钱啊,你能给我花?  这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问题转移。

再细细一想,如果夫妻双方,共同经营家庭,遇到问题(孩子上学啊,照顾公婆啊等等)一起解决面对,多点同理对方,少点儿意气用事,对邻居也友好一点(人家自然能感受到)少点儿觊觎他人,生活多点乐趣;而做子女的,多关心一下父母,体谅他们,分担一些。

事实上你发现,就算家里的钱刚好够用,就算这个世界运转的很快,其实还是可以过上开心、健康、知足的生活的,这时候,再想去赚些钱来充裕家庭等,其实,生活步骤就容易跟上去了,心态好了,总容易带来好运。

当然,不排除确实有极少数家庭非常贫困,或者先天残疾等等,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我们真的对他们有关心了,且不说大方面的,他们能感受不到吗?我们连自己家人都难同理同情,又如何去同理邻居和村里人呢?

有些家庭,就像藏在水底的旋窝激流,外表看似平静,实则内在波涛汹涌。但这些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果哪家姑娘不走运,嫁过去了,就知其中内涵。

我做NGO快2年时间里,跑了几百户家庭,见了几千个人,我很少看到,真正在一起感到快乐的家庭和夫妻更多是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兄弟矛盾,儿女矛盾,情侣矛盾,村人矛盾……

很多家庭有矛盾问题,总是隐忍不发,忽然哪天,就是天崩地裂般的爆发出来。我遇到一些例子,从中可以窥见一二:女儿喜欢上外地的男生,父母知道后阻止女儿和男生交往,严重时更以”选择”来胁迫:父母和男友只能选一,通常女孩放弃了男友,选择了原生家庭,女儿与父母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深刻”。

因此,我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家庭成员会选择牺牲自己的一些事物来”成全”家人,自己默默承受,一方面他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另一方面又会觉得委屈,尤其家里人在做一些事儿而违背了他的一些意愿时,这种委屈容易转变成矛盾,并随着时间而变本加厉。

这种极度内在化,极度个体化的矛盾,是很危险的,可能和国人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因为从小的大部分”家长式”、 ”否定式”、 ”直接给答案式”等的成长环境让国人普遍的缺少主动表达的意愿(在乡村熟人社区更甚,家丑不外扬与面子问题一直是主观因素),人们遇到问题,更多的是选择隐忍。对于现在新生代的状况,一些教育学校家庭的方式得到了改观,但在80、90年代以前,上述的孩子的成长方式是一种常态。

缺少同理支持方面,我遇到了很多例子。

我吸毒了,家里不理我;我分手了,老妈还笑话我;我残疾了,邻居还说我闲话;我没钱了,村人还看不起我……为什么我这么糟糕了,还被嫌弃和抛弃,为什么不是关心我,同理我,劝解我,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我还是接触到,有些人家是健康而快乐的,去他们家里,感到笑容非常多,我自己也被感染(这些家庭,一个巴掌数得过来)让我吃惊的是,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还有卧床不起的,有残疾的,但为什么,他们可以简单的,快乐,而有些条件比他们好很多的,却不能?

以前刚进入NGO,就听到同事啊,主任啊,督导啊,总干事啊……讲:NGO成员要为人们提供支持和同理,搭建沟通的平台,还说这在很多时候,NGO人最基本的要求。以前我只是懂得技巧原理,但不懂要这样做的原因为何,最近一个多月,我反思和分析最近一年多来,我遇到的种种,才发现:为什么,NGO总是谈对人们的支持和同理,讲要搭建他们的沟通平台,链接社会等等。

我想啊,如果哪天,我卧病在床,如果亲友邻居都来关心我,来看我,支持我,给我打气鼓励,我可能会好很多很多,感谢这个世界还如此美好。反之!

liubing

刘冰有多种爱好,阅读、DIY、设计、摄影、写文章、徒步、饮茶、代码、环保、公益…好奇心非常强烈,他自称是一个探索者。2012年前后活跃在一些音乐论坛,形成“分享&互助”的精神。他把一些和兴趣有关的经验以专栏作者的方式分享到一些平台与杂志,后来索性搭建了这个非盈利网站用于集中式的分享。他希望能给无意间看到此网站的人,给予细微的帮助。他也希望更多人一起分享不同领域的事物,成为这个网站的专栏作者,一起共享多元世界。最后,他认为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知行合一很重要,这是快乐的泉源之一。

本文用了CC-BY-NC-SA协议:探索不止步 » NGO 2年反思,农村最大问题:可能是缺少相互支持与同理

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在下面回复就好啦

在这里评论抢沙发